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赵萍 报道
记者 顾学超 摄影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废钢蓄积量迅速增加。随着我国钢铁蓄积量和废钢产出量的增加,废钢在我国钢铁行业铁素资源中的比重将会越来越高。”7月13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唐祖君在第十五届中国金属循环应用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七届三次会员大会上指出,我国现在每年有2亿多吨的废钢资源,但其潜力尚未完全发挥出来。他认为,废钢循环利用前景广阔、意义重大、大有可为,促进废钢资源回收利用须多方综合施策。
会上,唐祖君重点谈及了建国以来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撑作用,同时介绍了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的总体运行情况,分享了钢铁行业进入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阶段给废钢循环利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图为唐祖君
同时,唐祖君特别指出,今年前5个月粗钢产量略有增长的主要原因不是国内消费需求增长,而是出口增加。根据海关总署数据,1月-5月份,全国累计出口钢材3637万吨,同比增加40.9%,进口钢材313万吨,同比下降37.1%。“进口下降也说明了国内钢铁需求在减少。”他说道。
废钢循环利用面临机遇与挑战
唐祖君认为,随着钢铁行业进入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阶段,废钢循环利用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从机遇看,一方面,据有关专家和机构估算,2020年我国钢铁蓄积量已超过110亿吨,2030年可达到150亿吨。我国不仅钢产量是世界第一,废钢产出也是世界第一。今后二三十年,我国都将处于废钢高产出期。另一方面,加快、加大废钢循环利用在当前背景下既重要又迫切。一是可以降低我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保障铁素资源安全;二是可以减少碳排放和废渣、废水等的排放,推动绿色转型,加快实现碳中和目标;三是可以降低能耗,节约能源;四是可以无限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消耗。
从挑战看,废钢循环利用尚有问题待研究解决,主要在6个方面。一是废钢循环利用体系尚不健全,回收、拆解、加工、配送、应用一体化产业链还没有完全形成。二是废钢利用率偏低,使用成本仍然较高,短流程电炉炼钢发展缓慢。三是行业税负偏高,税收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是行业发展还不成熟,规范企业加工能力相对不足,一些企业经营活动有待规范。五是废钢回收加工企业集中度不高,小而散问题仍然突出。六是现行的进口再生钢铁原料标准过高,不利于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钢协对废钢循环利用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协会的一项重点工作。”唐祖君介绍,去年,钢协与废钢协一起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了废钢资源循环利用情况,反映了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今年初,钢协与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有关司局举办五方会谈,就废钢资源循环利用进行交流。“今年,我参加的几个国家部委有关经济运行分析座谈会也谈到了废钢资源利用问题。”他说道。
最后,唐祖君对加快废钢循环利用提出了6点建议:
一是针对废钢行业现有问题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一线、实事求是梳理清楚,并向有关部门反映,将行业相关诉求转化为政府部门的政策选项。二是废钢资源循环利用涉及面广,需多方参与形成合力,可在国家层面建立部际联席会议机制,齐心协力、综合施策加大废钢资源循环利用。三是完善有关政策,为废钢循环利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如目前反映较多的财税方面政策。四是鼓励支持发展短流程电炉炼钢,尤其是全废钢电炉炼钢。五是推动将废钢数据纳入国家法定统计范围,摸清家底。六是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废钢回收加工行业依法依规经营。
编辑:张雨恬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